黄岛二手集装箱二手集装箱海运价格创八年来新高!青岛集装箱制造企业生产井喷集装箱改装小小的集装箱,正在成为影响全球贸易产业链的关键因素。眼下,在外贸领域,“得集装箱者得天下”已成为共识,缺箱成了供应链中跨不过的坎,可谓我在这头急着,你在那头盼着。
小小的集装箱,正在成为影响全球贸易产业链的关键因素。眼下,在外贸领域,“得集装箱者得天下”已成为共识,缺箱成了供应链中跨不过的坎,可谓我在这头急着,你在那头盼着。
受全球疫情影响,从中国运往世界各地的集装箱被滞留在港口无法卸货,这也直接造成了全球各大港口集装箱的紧俏。12月第一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升至1323.8点,时隔八年再创新高,点位较前一周上涨10.44%,创下单周最大涨幅。上海、深圳、宁波等港口出现“一箱难求”的现象,作为外贸依存度超过50%、拥有世界第七大港的青岛,也难免受到集装箱短缺的波及。
集装箱短缺正在成为全国各大港口共同面临的问题。上海、宁波、深圳等港口都出现了集装箱短缺的情况。
自今年7月以来,中国出口货量急剧上升,不论是海运市场还是中欧班列市场,都出现箱源紧缺、运费飙升、周转延迟等现象。
来自中国集装箱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出口用集装箱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满足:港口卸货之后的卸空旧箱、中国造箱企业的新造箱。
中国集装箱协会分析认为,我国现阶段出口集装箱短缺的主要原因是,海外疫情导致海外空箱滞留严重,降低集装箱周转效率。
目前,我国每出口3个集装箱只能返回1个,大量空箱在美国、欧洲和澳洲等地积压,亚洲地区的集装箱也出现短缺。通常60天可返回的集装箱,现在拖延到100天,租箱费用也上涨了150%左右。
从中国出口到全球各地的集装箱回流不畅,导致集装箱在全球的分布严重不均衡,也让国内外港口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一方面,在中国的大型港口,因为集装箱极度缺乏,导致部分船舶停泊作业延误,港口承压;另一方面,在遥远的大洋彼岸,欧美多个目的地港口却由于集装箱数量暴增,出现严重拥堵。
从事国际物流业二十多年的青岛希瑞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坚怎么也没想到,集装箱竟然会成为影响国际海运价格的关键因素。
青岛希瑞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货运代理公司,主要代理海上货运、空运等业务。进入11月以后,张志坚明显感受到了海运市场发生的急速变化。“以前一个集装箱发到欧洲价格也不过在2000美元左右,但如今已经飙涨至4000美元,而到欧洲一些冷门港口航线美元。”
除了欧洲航线外,从中国发往美国、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地的价格几乎全线上涨。
此前,到东南亚的集装箱运费为600-700美元,该价格已经涨到了2000美元。从目前的情况看,从中国运往世界各地的集装箱运输费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上涨,通常来说,运往鹿特丹、利物浦等基本港的线路价格上涨较为稳定,但如果是要运送到一些冷门的港口,并涉及到转运等问题,运输价格就会大幅提升,每个集装箱的价格高达上万元也不足为奇。
在张志坚看来,“一箱难求”的说法未免有些夸张,现在的情况是,并非完全订不到集装箱,而是客户很难预订到制定日期的集装箱,同一个日期可能有10个客户在等,即便是幸运地预订上了,也很难拿到一个确定的价格,只要愿意后延发货日期,预订集装箱基本上没什么太大问题。此外,客户如果愿意出高价,也可以将货物在指定时间装箱运输。
张志坚认为,除了集装箱大量滞留在欧洲、美洲等港口外,全球外贸订单向中国转移也是造成海运运费上涨的一大原因。今年上半年,全球贸易几乎陷入停滞,几乎所有的需求都在下半年爆发,而东南亚等国受疫情影响并没有完全复工,因此很多订单都转移到了中国,伴随着出口量的增加,海运运费也随之上涨。
港口是集装箱运输的起点。对于近期国内集装箱的紧俏,山东港口青岛港QQCT副总经理张军颇有感触,他告诉记者,从全国范围来看,集装箱的供应都比较紧张,青岛港的情况要稍好一些,但能明显感觉到集装箱的流转速度变快了。正常情况下如果当期需要1000个集装箱,那么港口通常会有1200到1300个集装箱等候,但在现在集装箱比较紧俏的情况下,可能只有800到900个集装箱在码头。
“疫情是造成集装箱紧缺最主要的原因。”张军说,“今年10月、11月欧洲、美国疫情暴发,这也造成了当地港口工作效率的降低,伴随着12月的到来,当地迎来了圣诞季,码头工人放假回家,这也造成了集装箱运抵码头后无人进行装卸,产生大量堆积。”
外贸订单量的激增同样是造成集装箱紧缺的重要原因。张军表示,得益于对疫情的有力控制,当前全世界仅有中国制造业供应链正常运转,这也导致了全世界外贸订单都向中国涌来,伴随着出口量的大幅增加,集装箱也随之出现紧缺。
为了提升集装箱的装卸效率,今年,青岛港在海关部门支持下,针对客户推出了“船到即提”“出口直装”操作新模式。客户只需提前向海关申报放行,船舶抵港即可自动放行,实现了卸船提箱、船到直装。这样的新模式有效提升了货物的流转速度,给客商带来极大的便利。
张军说:“我们希望能在港口这个环节提升效率,让集装箱尽量不在港口这个环节多停留,为客商节省更多的时间。”
海运价格的飞速上涨,获利最多的莫过于掌握着定价权的船公司。一位国际物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国际航运业长期处在低迷状态,这次疫情带动了中国到全世界各港口航线的运输,对于今年这样的海运行情,此前可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一些船公司近三四个月的营业收入有可能比过去三四年还多。
从全球范围看,船运公司在2020年下半年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根据各大船公司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全球前十大航运公司中,除地中海航运未披露数据之外,2020年第三季度其他船公司全部实现盈利,利润总额是去年同期的4.27倍。其中,马士基利润达到10.43亿美元,是首家利润达10亿规模的班轮公司;长荣海运利润增幅近60倍;阳明海运结束了长期亏损状态,仅第三季度盈利就超过去三年获利的总和;HMM在今年第二季度结束了连续21个季度的亏损。
早在疫情初暴发的二三月,行业内还哀鸿遍野,有分析机构曾预测疫情可能给整个集运业带来230亿美元的损失。一转眼,赚得盆满钵满的船公司却成了港航业内最受人“羡慕嫉妒恨”的对象,这家分析机构也一改此前预测,预计2020年集运业的息税前利润将达到142亿美元,业绩将是近十年来最好的一年。
有着“外贸之城”美誉的青岛,今年可谓经历了史上最跌宕起伏的一年。从疫情暴发后导致的“订单荒”“退单潮”,到岁末加班加点赶订单甚至频现“爆单”,好不容易迎来了行业的回暖,却被小小的集装箱卡住了脖子,外贸企业的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
对于青岛品品好粮油集团进出口业务负责人刘晓来说,从业多年,遭遇集装箱短缺还是头一遭。青岛品品好粮油集团是一家集食用油、小麦粉、预拌粉和高端挂面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该公司生产的高端挂面和预拌粉系列产品出口至日本、韩国和欧盟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食用油系列出口至新加坡、沙特、阿联酋、印度等国家。刘晓介绍,以前预订集装箱只需要提前一个月就行,但现在至少要提前一个半月到两个月。此外,一些集装箱船会经常性调整班次,这也给货运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集装箱的紧俏也给品品好的出口业务带来一定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公司可以按照约定的时间发货并按合同制定日期送达到目的地,但因为运输过程中集装箱舱容的不确定性,很难在指定时间从青岛发货,运达时间更是无法保证。想要在指定时间发货必须要加价才行,而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这无异于成本的大幅提升。眼下,刘晓只能在发货和到达日期上尽量与客户进行协商。
并非所有外贸企业都受到了集装箱紧缺带来的影响。青岛即发集团是全国大型纺织服装企业和发饰品生产出口基地,主要生产针织服装、衬衣、功能性面料以及发饰品。本轮集装箱紧缺引发的国际运费上涨对即发带来的影响有限,即发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即发出口的很多产品是由客户指定的船运公司运输,并且提前预留好了舱容,公司目前发货还比较正常。
集装箱的短缺也带动了集装箱生产行业的意外“火爆”。全球95%的集装箱产自中国,作为集装箱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中集集团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6%,而全球三成以上的冷藏集装箱出自位于胶州上合示范区的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
面对集装箱的火爆需求,目前中集青岛冷箱的订单呈现井喷之势,标准冷藏箱的订单已排到明年三月份。
大型集装箱生产企业加班加点生产,一些小型集装箱企业也迎来了春天。青岛鲁海锦集装箱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加林告诉记者,集装箱的升温直接带动了集装箱价格的上升,一个集装箱高箱的价格比正常时期翻了一倍还多。
二手集装箱也因为集装箱的紧俏身价倍增。王加林介绍,在此前的近五年时间之内,国际航运业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让很多集装箱开始出现闲置,也因此诞生了大批二手集装箱,伴随着集装箱的短缺,这些二手集装箱有了用武之地。
海运价格快速上涨,不少外贸企业把目光投向了陆运,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中欧班列成为不少外贸企业的选择。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欧班列运输量暴涨,不再是跨境物流的“配角”。至11月初,中欧班列年开行量突破1万列,已超去年全年水平,再创新纪录。中欧班列最火爆的地区当属中国小商品之都义乌,截至12月4日,义新欧中欧班列今年共开行874列,共发运72140标箱,同比增长106.4%,目前还在满负荷运行。
2017年6月,中欧(青岛)班列由中铁集装箱青岛中心站首发,迄今已经运行了3年时间。青岛捷速航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中欧班列线路的国际物流企业,公司负责人王培培告诉记者,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从青岛出发的中欧班列就开始出现舱位紧张的情况,一些客户因为海运价格上升转向了中欧班列,通常情况下,中欧班列的运输价格要高于海运,但由于今年海运价格上升太快,一些线路价格已经低于海运。
据了解,目前中欧班列一个集装箱从青岛到欧洲的价格为3000到4000美元,该价格已经与海运持平。王培培介绍,由于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选择中欧班列,其预定周期也越来越长,此前中欧班列一般提前22天预定即可,但现在至少要提前一个月预定。
海关总署今年2月底出台了支持中欧班列发展的10条措施,从减少报关次数、加强枢纽站点建设、促进多式联运业务发展等方面,进一步促进沿线各国经贸往来。青岛海关结合自身业务情况,及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的要求,将相关措施细化为26项具体工作内容。在促进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业务发展方面,青岛海关支持在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内开展海运箱和铁路箱相互换装。这一举措,可有效解决企业海运集装箱紧张和箱使费、运费过高的难题。
在全球贸易链这张巨大的经济网络中,货运司机处在最末端的位置。然而,因为集装箱的紧缺,货运司机成为当前最紧俏的职业之一。他们把集装箱从码头运往堆场,把要出口的货物从各生产工厂运往装卸地点,他们看起来不起眼,却是决定着集装箱运转效率的关键因素。青岛一家运输企业负责人介绍,伴随着外贸企业出口订单的回暖,对运输司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无论是港口还是外贸企业都急需货运司机,加速货物和集装箱的运转。
集装箱的供不应求成为当前全球供应链的一道坎,但也意外折射出中国经济强大的韧劲。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中国经济无可避免地带来了影响。然而,在全球经济一片哀鸿之时,中国凭借着对疫情的有力控制和中国制造完善的供应链,收获了来自全球的订单,让备受冲击的外贸行业迎来了春天,尽管因为集装箱的短缺让外贸企业又小小闪了一下腰,但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购物”的最佳选择的情况下,相信凭借着中国强大的生产能力,迈过这道小坎并不是问题。
在记者对进出口上下游企业的采访过程中,无论是港口、物流企业,还是外贸公司、集装箱企业,在对因集装箱短缺带来的国际货运价格飙升感到压力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当全球的外贸订单纷纷向中国涌来,产业上下游的企业们更多感受是中国制造业的强大和供应链的完备,在这场世界经济的大考中,中国经受住了考验,也让他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李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