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厦门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01万标箱,位列全球集装箱港口第18位。
2022年,厦门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43万标箱,位列全球集装箱港口第14位。
今年是厦门港开展集装箱业务四十周年,也是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装箱集团”)成立十周年。1983-2023,四十年间,厦门港从无名小港蝶变为国际知名大港;2013-2023,十年间,集装箱集团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每年为厦门港贡献约八成业务量,助力厦门港稳步向世界一流港口迈进。
作为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旗下的龙头企业,集装箱集团于2013年整合新生,2020年并入福建省港口集团。它集合了多家国有、境外、上市公司的集装箱码头资产,一出生便铭刻着改革与发展的烙印。相来相往冷藏集装箱,传递梦想,它汇八方来客打造“港口生态圈”;向海图强,逐梦深蓝,它应时代所需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
世界一流港口,需要有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锚定这一目标,集装箱集团十年磨一剑,在海侧与陆侧双向发力,书写了不平凡的十年。
集装箱集团旗下有海天码头、海润码头、嵩屿码头、国际货柜码头、新海达码头、海通码头、海翔码头、海盈码头,拥有集装箱专用泊位31个冷藏集装箱,岸线万吨级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年通过能力超过1200万标箱。
硬核的实力是发展的底气。近年来集装箱集团优化软硬件设施设备,提升服务水平,持续稳定地为航商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成为全球巨轮的热门“打卡点”。据统计,2023年集装箱集团全年预计作业20万吨级船舶将达128艘次。巨轮频频到访,其中固然有优渥的水深条件、完备的设施设备等因素,配套协同保障机制也是集装箱集团的一大“揽客秘籍”。
除了做大做强远洋干线外,集装箱集团在内贸方面也同时发力。此前内贸船王“中谷南宁”轮首航海通码头时,海通码头提前做好泊位预排,确保船舶直靠,船舶装卸船时效率达238.19箱/小时,刷新厦门港内贸船舶作业船时纪录,同时,也打造出10万吨级内贸集装箱作业效率的行业标杆。
“一船一策”“量身定制”,精细化的服务与高效的装卸方案为集装箱集团打下良好的口碑。借此,集装箱集团握指成拳,乘势而上。在外贸方面,聚力国际中转业务,主动争引地中海航运、马士基、中远海运等班轮公司在厦门港增开航线;在内贸方面,密织内贸网络,发展海铁联运。截至目前,厦门港已开通航线条,其中外贸航线个港口。
如果说服务和效率为港口走出去创造了必要条件,那么智慧和绿色便是港口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0年,海润码头率先启动国内首个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港区、全作业链的智能化改造创新工程,对码头岸桥、轮胎式龙门吊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码头操作系统iTOS,实现行业首个物理隔离工业控制级5G专网全覆盖,采用自动驾驶水平运输设备,实现船舶装卸智能化、堆场作业自动化、平面运输无人化。帮助岸桥司机告别过去“脏苦累”的工作环境的同时,也让更多人看见科技给码头带来的改变。
今年5月,海润码头获评全国首批四星级“智慧港口”。继海润去年上线iTOS系统之后,国际货柜今年上线,海天、嵩屿也将于明年上线iTOS系统。由点及面覆盖至集装箱集团旗下码头,为港口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超强大脑”,实现码头智能化向物流前端的延伸,提高港口物流链效率。
今年,集装箱集团编制并发布的智慧港口发展规划(2023-2030年),规划了未来八年公司发展的总体框架、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获得业内专家的一致认可,为集装箱集团的智慧港口发展提供了提纲挈领的指导方案。
智慧化程度提升后,随之而来的还有码头环境的变化,俯瞰厦门港,青山绿水、碧海蓝天,五彩的集装箱与往来的大船相映成趣。近年来,集装箱集团积极探索港口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之路,于2022年8月编制并发布《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绿色低碳发展规划(2022-2027年)》,在绿色港口建设的大道上大步向前。
2023年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通过后,对港口和靠港船舶的岸电使用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而在这一方面,集装箱集团也早已未雨绸缪,自2015年起陆续建成6座总容量24MVA的高压变频岸电电源系统和37个低压船舶岸电插座箱,实现旗下码头主要泊位岸电设施全覆盖。据统计,今年预计供电126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36吨。
今年10月,集装箱集团(含旗下6个集装箱码头)荣获2023年“亚太绿色港口”称号,也是国内首家多个集装箱码头公司联合参评的获奖单位。继海天、海润、嵩屿先后获评四星级“中国绿色港口”之后,新海达、国际货柜也相继通过2023年四星级“中国绿色港口”现场评审。累累硕果,既是认可,也是证明。
建设一流的港口需要一流的人才。一直以来,集装箱集团把人才工作作为“头号工程”,努力建成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产业工人大军。
在近期举办的2023年福建省首届交通行业(港口)职业技能大赛上,厦门各港口企业的156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其中18名来自海天、嵩屿、海润、国际货柜、海通、海翔等厦门港选手成功登榜,充分展示了集装箱集团人才队伍的“实力”。
而说起人才培育,就不得不提到冯鸿昌工作室。该劳模创新工作室立足于集装箱集团,为公司的技术能手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一方面,工作室紧密跟进绿色、智能两大未来港口技术发展方向,强化技术攻关和技术探索,积极投入到智能化码头、油改电、船舶岸电等技术革新改造项目;另一方面,工作室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培养青年骨干的孵化器为目标,通过青年党员创新承诺、责任项目和岗位示范等形式,为公司岗位练兵、技能培训、技术攻关、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提供支撑。十年间,一批批码头工人以此为起点,潜心钻研、锤炼技能,走上更为广阔的舞台。
2014年到2022年,集装箱集团与冯鸿昌工作室先后摘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等荣誉。据不完全统计,自1983年起,从厦门港一线走出的国家、省、市级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0余人;命名省、市级工人先锋号、模范班组、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班组近30个……这些技术骨干,如同种子般,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播出去,在厦门港内外各个码头生根发芽。
良好的港口生态圈,是实现港口高质量发展的“隐形推手”。近年来,集装箱集团积极畅通物流链,以客户为中心,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连接、打通与融合。通过做优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集装箱集团正加速构建“港口生态圈”。
在具体实践方面,为了满足客户对于时效性的需求,集装箱集团实施集装箱船舶服务承诺,推出“卸船直提”“抵港直装”等业务模式;为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进出口需求,集装箱集团配备具有东南沿海最大冷危堆存能力的冷危货场,旗下所属海天、嵩屿、国际货柜三个码头新增冷藏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确保省市重点生产企业冷危货物进出口都得到更安全、快捷的服务。
不仅如此,为了给腹地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集装箱集团持续拓展服务能级与范围,在省内,开通“福州-厦门”海峡快线,采用点对点直达模式,实现福厦两港“天天班”;在服务“一带一路”方面,截至今年11月已开通“一带一路”航线条,搭建起一套完备的物流运输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印发《关于扩大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启运港退税政策的出台,将为加快建设公共支线运营平台提供政策支持。其中,厦门海沧港区、东渡港区均位列启运港退税政策离境港,集装箱集团的综合竞争力更上一层楼。
近年来,集装箱集团在各类评选赛事中载誉而归。2023年“亚太绿色港口”,2021年国家5A级物流企业,第十八、十九届、二十届“金轮杯”中国货运业服务质量跟踪调查“用户满意的集装箱码头”……以荣誉点亮征程,集装箱集团正不断加强与各地政府、各方伙伴的合作,打通港口发展的“任督二脉”,以高质量的服务水平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依照《厦门港高质量发展规划》,2027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达到1500万标箱以上。作为厦门港集装箱装卸业务的“主力军”,集装箱集团为助力厦门港实现这一目标,制定了“一揽子计划”着手优化港口布局,提升码头综合服务能力:海沧港区将以远洋运输为主,重点强化国际集装箱干线港核心港区地位;东渡港区以近中洋运输为主,重点打造“丝路海运”核心港区;翔安港区重点加快建设集装箱泊位,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300万至400万标箱。
从2013年到2023年,集装箱集团以545万标箱为起点,在装卸主业、航线布局、绿色智慧港口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走过波澜壮阔的十年,交出一张全优答卷。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下一个十年,集装箱集团将继续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枢纽地位和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港口,续写奋进与荣光。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的十年|港口圈